永平县水泄彝族乡文库村完小始建于1969年底。学校位于银江河东岸,距永平县城39公里,距水泄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9公里。校园占地面积3800.41平方米,校舍建筑面积3399.1平方米。是接纳傈僳族、苗族、彝族、汉族等多民族山区边缘学校。生源来自文库村的24个村民小组和阿波村的四至六年级。在校学生179人,有一至六年级七个教学班;有教师15人,后勤职工3人,保安1人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%;教师配备率、学历合格率均达100%。 办学理念:培根铸魂,让每个孩子向善、上发展。 学校办学特色。以传承傈僳族、苗族、彝族舞蹈以及打造书香校园为办学特色,丰富教育内涵,积淀校园文化,提升办学品位,创建“教风好、学风好、管理好、环境好和质量好的五好学校,着力打造“人文书香校园”、“生态美丽校园”、“平安和谐校园”和“廉洁法制校园”的乡村特色学校,办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我校图书馆可容纳学生60人,图书馆配置电脑及扫码枪。借阅率普遍偏低。通过“流动图书馆”“馆校社共建”等模式,开展阅读活动,并提升服务质量。但目前基础设施薄弱,馆舍老旧且安全隐患多;藏书数量虚标,内容陈旧且适读性差。
我们需要对图书进行更新,满足师生阅读需求。我校申请童书乐捐计划基于三点迫切需求:一是现有图书馆藏书陈旧且适读性差,难匹配学生认知发展;二是留守儿童占比达75%,家庭阅读资源匮乏,亟需优质童书填补课余空白;三是专职管理员缺失导致开放不稳定,需通过公益资源建立长效阅读机制,培育乡村儿童终身阅读习惯。该计划将助力教育公平,让知识真正触达每个孩子。
申请获得通过我们要做,图书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,便于师生每天进行阅读。制定童书分级管理计划:1.按年级设立班级图书角,投放适龄童书;2.组建“流动书箱”覆盖自然村,由教师周末配送至留守儿童家庭;3.每日课后开放图书馆1小时,启用电子借阅系统记录阅读轨迹,每月评选“阅读之星”;4.融合新课标开设阅读课,教师指导读书笔记与分享会;5.每学期末淘汰破损书籍,公示阅读数据并反馈捐赠方,动态优化书目。
阅读是认知跃升的阶梯。通过深度文本互动,学生建构思维框架,培养逻辑思辨,同时突破时空界限接触多元视角,在信息茧房时代保持思维活性,这种自主性知识探索才是教育本质的映照。